开云手机版官方登录是一家吹瓶机,吹塑机,中空吹塑机,吹塑模具,全自动吹塑机,中空吹塑机厂家,吹塑机生产厂家,欢迎广大客户来电咨询吹瓶机价格。
22年专注吹塑机设备厂家15000 ㎡ 生产厂房 20余项专利技术
全国咨询热线:18803176660   15832757777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展示

德国螺旋上升的坦克优势最后促成了德国坦克的辉煌与灭亡

来源:开云手机版官方登录    发布时间:2023-11-05 06:16:41

  如果说起二战中的德国装甲部队,估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德国装甲兵开着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横扫战场,毕竟这是德国最出名的两款坦克。可若从历史真实的情况出发,德国装甲部队也是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从一穷二白到巅峰时刻,德国的装甲优势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甚至有过几次劣势时期。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探究德国装甲部队发展中的崛起与衰败过程。

  相比于英法等老牌国家,德国的装甲部队其实起步较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德国装甲部队都是不存在的状态。很久里,古德里安创立的装甲部队都是在依靠纸糊的坦克模型进行训练,其凄惨程度简直令人不能直视。这一情况的出现并不让人奇怪,毕竟当时德国内部的老派将领轻视装甲部队的作用,加之德国当时的陆军规模受限等问题,所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自然是受排挤的存在。

  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得到了重视,开始装备真正的坦克单位。此阶段,古德里安配备的装甲力量主要以一号轻型坦克和二号轻型坦克为主。其中一号轻型坦克的作用主要是训练车,用于对装甲兵进行培训,生产数量虽然不少,但只有机枪的一号轻型坦克在作战中用途十分有限。而二号轻型坦克虽然是预计投入实战的正式装备,可它的武器也仅有20毫米机炮和MG34通用机枪,实战中的效果也仅仅限于侦察用途。

  而紧随其后诞生的就是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这两款坦克在古德里安所提倡的装甲体系中分别负责反坦克作战和支援步兵。其中三号中型坦克配备反坦克性能较好的长倍径坦克炮用于反坦克作战,口径在37毫米至50毫米,而四号中型坦克吨位较大,能拥有较为厚重的装甲,因此在古德里安的构想中,四号中型坦克应配备一门75毫米短倍径火炮,用于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压制敌方的野战工事。

  这种思路虽然在如今看起来比较愚蠢,甚至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颇为不合理。但是如果考虑到战前的军事发展的新趋势,倒也算不上什么错误。参考同时期的法国装甲部队和英国装甲部队的话,古德里安的判断反而是当年的明智之举。毕竟此时的德国装甲部队其实尚在起步阶段,借鉴法国和英国的装甲部队建设方案,也是一个加快德国装甲部队组建的方案。通过此举,德国装甲部队得以从无到有的崛起,并且快速具备了战斗力。

  德国装甲部队组成之后,是一支飞速扩张中的装甲力量,而且扩张速度让人乍舌。坦白说,德国装甲部队虽然在扩张速度上较快,但是如果从各坦克车组成员的素质,以及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术素养而言,早期的德国装甲部队是比不上德国的假想敌们的。毕竟装甲兵非常受训练时间影响,在快速扩充的背景下,有经验的装甲兵飞速减少。这一点在波兰战役中有非常显著的体现,波兰第十摩托化旅硬扛德军第2、第4装甲师的攻势,德军最初几天前进速度每天不足10公里,最终还整建制撤往匈牙利。由此可见,若纯以素质而言,德国装甲部队与英法所拥有的装甲部队相比,其实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正因为德国装甲部队是一支年轻且实力有所不足的装甲部队,因此整体的战略战术上就更为不拘一格,善于打破旧有的军事规则。法国战役就是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德国装甲部队出其不意的穿过阿登山脉,直插法国腹地最终攻克了法国。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德国装甲部队在法国战役里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尤其是在面对法国的B1重型坦克、索玛S35中型坦克和英国的玛蒂尔达Ⅱ步兵坦克时,德国现有坦克炮在面对这些英法坦克时几乎无能为力,往往要依靠88毫米高射炮来解决对方。

  当时沉醉于胜利德国陆军忽视了这一点,并没有及时的加强这一不足。这一疏忽几乎是灾难性的,它导致了在1941年6月末爆发的苏德战争里,德军迅速就陷入了坦克危机之中。面对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时,德国所配备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几无优势可言。事实上,倘若不是德军牢牢掌握着制空权,苏军又缺乏战争准备的话,恐怕德国装甲部队早已被击败。与此同时,盟军在北非的坦克优势也在持续增加,1942年末更是出现了数量众多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德军的坦克优势进一步被削弱为了劣势。

  对于重视装甲部队的德国陆军而言,这种坦克危机是绝难以接受的恶劣局面。德国装甲部队迫切地需要一次在火力和装甲层面上的升级,以期能够越来越好的应对苏联新锐坦克带来的挑战。为此,德国对反坦克能力不够的三号中型坦克进行了淘汰,并为四号中型坦克换装了75毫米长倍径坦克炮。通过此举,德国装甲部队能够和苏联装甲部队势均力敌的进行战斗。可这样仅仅能够挽回局面,不能帮助德国重夺战场上的装甲优势,尤其是德国坦克产量远不如盟军和苏军的情况下,德国急需挽回局面的方式。

  为了夺回装甲优势,德国人推出了自己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重型坦克,其中虎式重型坦克在苏德战争前就已经开发,只不过因为德国陆军当时对重型坦克项目缺乏兴趣,所以研制进度非常缓慢。在1943年,虎式坦克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这种配备了88毫米56倍径坦克炮,正面装甲厚达103毫米,炮盾最厚可达150毫米的重型坦克在战场上几乎所向披靡。几乎瞬间就将装甲优势夺了回来,苏联和盟军的各型坦克在当时与其就没有任何可比性,只能依靠数量优势进行对抗。

  当然,虎式重型坦克有它自己的问题,重达57吨的重量和复杂的交错式悬挂都让它的战场可靠性与机动性都比较成问题。但德国在推出虎式重型坦克的同时也推出了黑豹中型坦克,这种新锐中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一样使用了倾斜装甲,正面55度倾斜的80毫米厚装甲带来了优秀的防护性能,火力上则依靠一门75毫米70倍径坦克炮。在这种近乎完美的设计下,黑豹中型坦克的性能十分优秀,在机动、防御、火力都做到了最好。毫不客气的说,黑豹中型坦克的设计几乎碾压了当时所有的中型坦克。

  凭借这两种坦克,德国装甲部队在战场上也算得上是所向披靡。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在于,因为德国坦克的重量慢慢的变大,其战场整体的机动性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德国工业能力也近乎濒临极限,复杂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对德国工业的压力十分巨大,前线部队对其来维护保障工作也十分费力。而反观苏军和盟军,虽然其装备的坦克在性能上远远不如德军坦克,可胜在性能可靠且产量十分巨大,德国装甲部队的质量优势开始逐渐被盟军与苏军的数量优势所抵消。

  这种抵消所带来的的影响十分巨大,盟军和苏军可以在战场上投入数量更多的部队,而德军的坦克数量则因为资源的不足与工业遭到轰炸而日益减少。此时的德军只能选择加强坦克质量,虎王重型坦克就是为此而生。但是虎王重型坦克本质上极其失败,虽然防御和火力十分出色,但是机动性与可靠性则差到了极点,在战场上只能给德军制造更多的麻烦,而不是带来什么优势。而反观盟军和苏军的装甲力量则已经牢牢把握住了战场态势,德国装甲部队此时已经是衰败了,其装甲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在1944年时,德国装甲部队的衰败与颓势已经无可反驳,它就像一个衰老的拳王,虽然仍旧算得上矫健灵活,但是每一拳的力量却不复以往的强劲了。德国装甲部队在突破步兵阵地时都显得力不从心,而非是1941年那样势不可挡。就如一位苏联老兵说的那样:如果德国装甲部队在战争中有什么变化,那么1943年以前他们给我们大家带来死亡,1943年以后就只有麻烦了。